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重新定位
在前面提到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如此的理念及定位固然不容置疑,却也是因应时代背景的需求。在佛教组织不多,佛教发展刚起步的时代,任何一个佛教组织,尤其如马佛青般的全国组织,确实需要兼顾全方位的佛教工作。然而随着佛教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及团体的不断增长及壮大,佛教事业的分工也必然随之变得更精细。这和发达的工商社会比相对简单的农业社会分工来得精细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乎,近十年来,在马佛青内部强调马佛青是一个“青年”组织的呼声开始越来越响亮。然而马佛青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青年组织,“佛教”和“青年”都是构成马佛青的要素。马佛青应定位为“佛教的青年组织”还是“青年的佛教组织”。马佛青应先佛教后青年还是先青年后佛教。这个命题的讨论在马佛青酝酿多时。最后的认同却是看似取巧的:“佛教青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马佛青应该更专注“佛教青年”而不只是“佛教”,渐渐成为马佛青内部的共识。于是,在2004年的马佛青第十七届代表大会通过的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便以“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为马佛青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尽管如此,马佛青仍然极度关注大马佛教的整体发展。同时也继续马佛青向来本着佛教青年乃佛教先锋的理念,以佛教青年的热情及魄力建设大马佛教。因此在提出六年计划“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发展方向之后,马佛青又在2005年的国州联席会议提出了其形象与沟通平台,并采纳了“发展大马佛教”作为马佛青的标语。简而言之,马佛青在致力发展成为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同时,也不敢或忘发展大马佛教的重任。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
马佛青在其第五个计划书中提到,要朝向“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方向,马佛青必须具备以下的三个成功因素:
1. 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2. 前瞻性及杰出的服务
3. 组织的卓越
因此,我们可以这三个成功因素作为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之指标。
展望一: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马佛青作为一个全国性佛教青年组织,理所当然必须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任何涉及佛教青年的事宜,马佛青应是有关人士第一个想要咨询的单位。然而如此的地位却不是必然的,马佛青必须付出应有的努力。
首先,马佛青必须争取政府及社会认同其为一个代表佛教青年的组织。积极参于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及社会团体,如参于大马青年理事会、和政府机构联办活动以及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交流,是赢取认可的可行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马佛青必须关注所有涉及佛教及青年的事宜,并表达我们关注的立场。佛教社群基本上是沉默的。对于许多的时事课题,佛教的论述非常缺乏。作为佛教青年,我们必须发挥青年对时代脉搏的熟悉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对时事课题发表及时的评论,表达佛教的立场。
外界的认可固然重要,教内的认同更不能忽略。除了在国内佛教界,马佛青也应在国际佛教界争取认同及支持。无论如何,基于马佛青的种种的局限,在可见的将来,马佛青在国际佛教界的角色,应该僅限于参于及支持,而无法胜任领导的角色。在国内,马佛青将责无旁贷的联合国内其他佛教组织共同捍卫佛教的形象、争取佛教的权益。
另一方面,要成为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马佛青就绝对必须凝聚国内佛教青年的力量。马佛青将通过不同管道去接引不同階层之佛教青年学佛,如青少年、中学生、大专佛青及社会上之佛教青年,并提供各式训练以提升他们之领袖素质及办事能力,更同时提供平台供他们施展服务佛教的抱负。
马佛青的章程虽明确表明青年的定义为十二岁至四十岁。但是除了在创立初期,马佛青的重心都是在大专或二十岁以上的青年。由于有如此的认识,马佛青遂在第五个六年计划提出必须重视青少年及中学生这一个年龄层的佛教青年。并认为最有效的在质和量上提升青少年佛教徒的方法是透过中学佛学会及佛教会青年团。与此同时,马佛青也将协助有条件的中学成立佛学会及有意愿的佛教会成立青年团。另一方面,马佛青也将拟定活动指南作为中学佛学会及佛教会青年团办活动的参考。
在大专佛青方面,马佛青将延续多年来的工作,即提供活动平台及各种培训,如全国大专佛青社区服务计划、师范学员生活营、全国佛青领袖训练营等等。马佛青也将继续和各大专学府的佛学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协助。
对于社会上的佛教青年,马佛青希望通过现有的附属会员局凝聚他们及提供他们一个活动平台。社会上的佛教青年,最形形色色,他们包括辍学者,中学及大专毕业生及各个工作领域从事者。他们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却又最难接触和号召。马佛青希望通过各种服务领域及寻求大专校友会、各地佛教团体共同努力以期能让他们共沾法益,并献身法务。马佛青目前开始和各佛教团体合作参于国民服务学员的佛教活动,期望能因此和更多青少年,尤其是辍学及没有升上大专之青少年有所接触及接引他们学佛。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四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重新定位
在前面提到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如此的理念及定位固然不容置疑,却也是因应时代背景的需求。在佛教组织不多,佛教发展刚起步的时代,任何一个佛教组织,尤其如马佛青般的全国组织,确实需要兼顾全方位的佛教工作。然而随着佛教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及团体的不断增长及壮大,佛教事业的分工也必然随之变得更精细。这和发达的工商社会比相对简单的农业社会分工来得精细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乎,近十年来,在马佛青内部强调马佛青是一个“青年”组织的呼声开始越来越响亮。然而马佛青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青年组织,“佛教”和“青年”都是构成马佛青的要素。马佛青应定位为“佛教的青年组织”还是“青年的佛教组织”。马佛青应先佛教后青年还是先青年后佛教。这个命题的讨论在马佛青酝酿多时。最后的认同却是看似取巧的:“佛教青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马佛青应该更专注“佛教青年”而不只是“佛教”,渐渐成为马佛青内部的共识。于是,在2004年的马佛青第十七届代表大会通过的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便以“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为马佛青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尽管如此,马佛青仍然极度关注大马佛教的整体发展。同时也继续马佛青向来本着佛教青年乃佛教先锋的理念,以佛教青年的热情及魄力建设大马佛教。因此在提出六年计划“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发展方向之后,马佛青又在2005年的国州联席会议提出了其形象与沟通平台,并采纳了“发展大马佛教”作为马佛青的标语。简而言之,马佛青在致力发展成为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同时,也不敢或忘发展大马佛教的重任。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
马佛青在其第五个计划书中提到,要朝向“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方向,马佛青必须具备以下的三个成功因素:
1. 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2. 前瞻性及杰出的服务
3. 组织的卓越
因此,我们可以这三个成功因素作为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之指标。
展望一: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马佛青作为一个全国性佛教青年组织,理所当然必须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任何涉及佛教青年的事宜,马佛青应是有关人士第一个想要咨询的单位。然而如此的地位却不是必然的,马佛青必须付出应有的努力。
首先,马佛青必须争取政府及社会认同其为一个代表佛教青年的组织。积极参于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及社会团体,如参于大马青年理事会、和政府机构联办活动以及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交流,是赢取认可的可行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马佛青必须关注所有涉及佛教及青年的事宜,并表达我们关注的立场。佛教社群基本上是沉默的。对于许多的时事课题,佛教的论述非常缺乏。作为佛教青年,我们必须发挥青年对时代脉搏的熟悉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对时事课题发表及时的评论,表达佛教的立场。
外界的认可固然重要,教内的认同更不能忽略。除了在国内佛教界,马佛青也应在国际佛教界争取认同及支持。无论如何,基于马佛青的种种的局限,在可见的将来,马佛青在国际佛教界的角色,应该僅限于参于及支持,而无法胜任领导的角色。在国内,马佛青将责无旁贷的联合国内其他佛教组织共同捍卫佛教的形象、争取佛教的权益。
另一方面,要成为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马佛青就绝对必须凝聚国内佛教青年的力量。马佛青将通过不同管道去接引不同階层之佛教青年学佛,如青少年、中学生、大专佛青及社会上之佛教青年,并提供各式训练以提升他们之领袖素质及办事能力,更同时提供平台供他们施展服务佛教的抱负。
马佛青的章程虽明确表明青年的定义为十二岁至四十岁。但是除了在创立初期,马佛青的重心都是在大专或二十岁以上的青年。由于有如此的认识,马佛青遂在第五个六年计划提出必须重视青少年及中学生这一个年龄层的佛教青年。并认为最有效的在质和量上提升青少年佛教徒的方法是透过中学佛学会及佛教会青年团。与此同时,马佛青也将协助有条件的中学成立佛学会及有意愿的佛教会成立青年团。另一方面,马佛青也将拟定活动指南作为中学佛学会及佛教会青年团办活动的参考。
在大专佛青方面,马佛青将延续多年来的工作,即提供活动平台及各种培训,如全国大专佛青社区服务计划、师范学员生活营、全国佛青领袖训练营等等。马佛青也将继续和各大专学府的佛学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协助。
对于社会上的佛教青年,马佛青希望通过现有的附属会员局凝聚他们及提供他们一个活动平台。社会上的佛教青年,最形形色色,他们包括辍学者,中学及大专毕业生及各个工作领域从事者。他们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却又最难接触和号召。马佛青希望通过各种服务领域及寻求大专校友会、各地佛教团体共同努力以期能让他们共沾法益,并献身法务。马佛青目前开始和各佛教团体合作参于国民服务学员的佛教活动,期望能因此和更多青少年,尤其是辍学及没有升上大专之青少年有所接触及接引他们学佛。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