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1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四

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三 展望二:前瞻性及杰出的服务 马佛青是一个以服务为本的佛教组织。自九十年代开始,便提出以四大服务领域提升佛教青年的智慧、慈悲和感恩心的佛青使命。所谓四大服务领域即弘法、教育、文化及福利。在第五个六年计划里,马佛青更将服务领域扩大以包括训练及出版。马佛青既立志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领导者,就必须高瞻远瞩,成为马来西亚佛教的风气带动者。这也即是说,马佛青所提供的服务及所推出的活动,除了杰出优越以外,还必须具足前瞻性及创造性,以切合时代的需求。 除了前瞻性及杰出的要求,马佛青在其举办的活动及提供的服务,也将考虑中英文源流及南北藏三大传承佛教组织的需求。马佛青即使不是国内唯一的,也是绝对少数包括中英文源流及南北藏三大传承佛教团体为会员的组织。马佛青将通过其所举办的活动及所提供的服务,矢志成为中英文源流佛教组织的交流站及三大佛教传承的汇聚点。 马佛青在各服务领域的展望略述如下: 弘法 在弘法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庞杂资讯的迅速流通,人们对弘法活动的要求和期望也同样有了很大的改变。为迎合如此的时代需求,马佛青举办的弘法活动也必须推陈出新,己举办的成功例子有“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全球佛教会议”、“行者培训营”等。 然而理解到通俗弘法会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需要,马佛青将继续推动类似“佛法满人间”、“甘露洒红尘”之全国巡回弘法会。另一方面,马佛青也希望能协助提升各佛教团体办弘法会的行政效率,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出版及更新“弘法人员手册”、“接待弘法人员揩南”、“弘法讲座培训指南”等,并进行相关的培训课程。 教育 佛教教育在马来西亚是由民间,即佛教界本身推动的非正规教育。在众多佛教团体多年来的努力下,确实累积了一些成果。然而却仍然缺乏一套从学前到大专的完整和有系统的佛教教育课程。因此在教育领域,马佛青将着重于编写从学前到大专的佛学课程纲要、课本以及教师指南。尽管以非营利团体用非营利模式在进行如此艰巨的工作,但是马佛青的作业方式却是专业化的,同时坚持其最终产品必须符合专业水准。 除了课程,佛教教育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三

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重新定位 在前面提到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如此的理念及定位固然不容置疑,却也是因应时代背景的需求。在佛教组织不多,佛教发展刚起步的时代,任何一个佛教组织,尤其如马佛青般的全国组织,确实需要兼顾全方位的佛教工作。然而随着佛教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及团体的不断增长及壮大,佛教事业的分工也必然随之变得更精细。这和发达的工商社会比相对简单的农业社会分工来得精细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乎,近十年来,在马佛青内部强调马佛青是一个“青年”组织的呼声开始越来越响亮。然而马佛青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青年组织,“佛教”和“青年”都是构成马佛青的要素。马佛青应定位为“佛教的青年组织”还是“青年的佛教组织”。马佛青应先佛教后青年还是先青年后佛教。这个命题的讨论在马佛青酝酿多时。最后的认同却是看似取巧的:“佛教青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马佛青应该更专注“佛教青年”而不只是“佛教”,渐渐成为马佛青内部的共识。于是,在2004年的马佛青第十七届代表大会通过的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便以“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为马佛青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尽管如此,马佛青仍然极度关注大马佛教的整体发展。同时也继续马佛青向来本着佛教青年乃佛教先锋的理念,以佛教青年的热情及魄力建设大马佛教。因此在提出六年计划“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发展方向之后,马佛青又在2005年的国州联席会议提出了其形象与沟通平台,并采纳了“发展大马佛教”作为马佛青的标语。简而言之,马佛青在致力发展成为佛教青年领导者的同时,也不敢或忘发展大马佛教的重任。 马佛青总会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 马佛青在其第五个计划书中提到,要朝向“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的方向,马佛青必须具备以下的三个成功因素: 1. 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2. 前瞻性及杰出的服务 3. 组织的卓越 因此,我们可以这三个成功因素作为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展望之指标。 展望一: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作为大马佛教的代言人 马佛青在大马佛教里头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就是作为大马佛教的代言人。远的不说,就在国内最近几年所发生的一些对佛教影响深远的事件,代表佛教发言的往往只有马佛青。比如,前任首相和现任首相的政府都宣布大马是回教国。对这件影响治国之本的宣布,马佛青发表了文告,毫不含糊的指出马佛青不认同任何指大马是回教国的说法,同时也吁请政府尊重我国独立时,各族定立的社会契约。 另外,针对联邦法院大法官敦阿末法鲁斯建议废除使用英国习惯法,并推崇伊斯兰法律的言论,马佛青发表文告表示深感担忧,并表示此项建议如被落实将改变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严重侵蚀各族先贤在我国独立时所达致的建国契约。马佛青不僅在报章发表文告,甚至也发信于内阁部长,表达马佛青的担忧。 此外,对于多宗涉及非回教徒改信回教后其家属的权益无法获得合理的保障,马佛青也发表言论,表达我们的不满和忧虑,并吁请政府、国会和司法三权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我国司法系统的缺陷,维护宪法赋予非回教徒的权益。同时,马佛青也呼吁佛教徒本身必须提升自己的宗教信仰、加强家庭的佛教教育、明白本身的宗教权益、并了解改变信仰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对于其他宗教在马来西亚所面对的问题,马佛青也本着宗教自由,甚至人溺己溺的精神,做出声援。比如雪兰莪州内兴都廟宇被拆和沙巴州古达妈祖像被令停工,马佛青都发表了文告。 除了发表文告,马佛青也举办了不少座谈会或论坛,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学者和行者以探讨佛教针对时事、科技等题课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佛教对全球化、基因改造食品、克隆、变性人、同性恋等等的立场和观点。 如果缺少了马佛青以上的声音,马来西亚的佛教可能就会变得一片沉寂了。 使大马佛教年轻化 佛教年轻化可以从两方面来谈。第一个方面,是指学佛年龄层的年轻化,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佛。在这方面,我认为马佛青确实做出了成绩。于1950至1970年代佛教给人一般的印象,是属于老年人的宗教,或是死人的宗教,年轻人远远离弃佛教。在马佛青于一九七○年成立后,其中一个最本份的工作就是接引青年。实际上,这项重点也列入了马佛青的章程成为宗旨之一:促进青年遵守佛陀律仪,实践佛陀教理。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一

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前言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是马来西亚少数影响力遍及全国的佛教领导机构。马佛青自一九七○年在社团法令下成立以来,积极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青年学佛和进行培训工作,为马来西亚佛教奠下深厚的基础。马佛青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大马佛教为己任。这三十五年来举办过的活动不计其数,其类别也形形色色。在建国五十年的今天,审视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并探讨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展望此正其时。 马佛青总会对大马佛教发展的贡献 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多年来所推动的活动,除了推动者必须是青年外,即是说全国理事、各州理事及常务理事都必须四十岁以下之外,活动内容也向来都是概括性的佛教活动,而并不局限于青年活动。所以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贡献自然也不局限于在佛教青年。如果我们把马佛青对大马佛教的贡献以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重点: (1) 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佛教在马来西亚的札根 我们可以说马来西亚佛教有今日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马佛青总会在1970年至1990年代在全国各地积极成立佛教会,让佛法深入到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佛青总会成立了有关佛教会后,也让他们加入佛青总会成为团体会员。佛青总会的大部份会员团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当然也有一部份的团体是在自发成立后,因为认同佛青总会而选择加入。一九九○年之后,我们看到许多发源于外国的佛教组织开始在大马积极开拓,而且今天都有了非凡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得归功于大马佛教的深厚基础。而这基础的奠立,马佛青的付出必须受到肯定。 由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佛教团体加入佛青总会,也因此让这些佛教组织参于了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这种参于也让这些地方上的佛教组织,对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有了认同感,也因此产生了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的佛教领导人。许多马佛青会员团体的领导人,即使今天只是一个地方上的佛教会领导人,但他们对大马佛教发展依然非常关注,也表现出很大的忧患意识。 也因为如此,大马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点和其他国家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我们看到大部份的佛教国家的佛教发展都有赖于佛寺和出家人的推动,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