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50周年大马佛教”论坛会。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前言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是马来西亚少数影响力遍及全国的佛教领导机构。马佛青自一九七○年在社团法令下成立以来,积极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青年学佛和进行培训工作,为马来西亚佛教奠下深厚的基础。马佛青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大马佛教为己任。这三十五年来举办过的活动不计其数,其类别也形形色色。在建国五十年的今天,审视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并探讨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展望此正其时。
马佛青总会对大马佛教发展的贡献
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多年来所推动的活动,除了推动者必须是青年外,即是说全国理事、各州理事及常务理事都必须四十岁以下之外,活动内容也向来都是概括性的佛教活动,而并不局限于青年活动。所以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贡献自然也不局限于在佛教青年。如果我们把马佛青对大马佛教的贡献以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重点:
(1) 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佛教在马来西亚的札根
我们可以说马来西亚佛教有今日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马佛青总会在1970年至1990年代在全国各地积极成立佛教会,让佛法深入到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佛青总会成立了有关佛教会后,也让他们加入佛青总会成为团体会员。佛青总会的大部份会员团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当然也有一部份的团体是在自发成立后,因为认同佛青总会而选择加入。一九九○年之后,我们看到许多发源于外国的佛教组织开始在大马积极开拓,而且今天都有了非凡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得归功于大马佛教的深厚基础。而这基础的奠立,马佛青的付出必须受到肯定。
由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佛教团体加入佛青总会,也因此让这些佛教组织参于了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这种参于也让这些地方上的佛教组织,对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有了认同感,也因此产生了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的佛教领导人。许多马佛青会员团体的领导人,即使今天只是一个地方上的佛教会领导人,但他们对大马佛教发展依然非常关注,也表现出很大的忧患意识。
也因为如此,大马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点和其他国家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我们看到大部份的佛教国家的佛教发展都有赖于佛寺和出家人的推动,那么大马佛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佛教会推动,而且在家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在大马佛教的发展上,在家人无法取代出家人的角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组织却取代了寺廟的角色。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小镇都不难发现,当地推动佛教发展、弘法授教的工作主要都用佛教会在做。而寺廟很多时候只成为人们膜拜的场所。
另一方面,佛教组织也比寺廟更有渗透力。尤其在大马政府对于寺廟的建立有诸多限制的情况之下,佛教组织却能在店屋、商场、住家,甚至“居无定所”的操作。而且以佛教会的形式出现,也让这些佛教组织摆脫了一些传统的束缚,包括无须在家人当住持,这其实也因此解决了我国缺乏在家人的问题。
(2) 树立了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大马佛教
佛青总会从成立开始便是个不分宗派的组织。马佛青在全国各地二百六十多个不同传承的佛教团体,实现了南北藏佛教的交融和合作,也实现了三大佛教传承,通过青年组织团结合作的理想。因为马佛青的不囿于一宗一派,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大马佛教。
这里也许需要说明一下何谓大马佛教。“大马佛教”并不代表一个思想体系,它并不是相对于南传或北传佛教的一个体系。“大马佛教”纯是表示某个地理位置上的佛教状况。这里的“佛教”指的是作为一个宗教的佛教,而不是指教义上的佛教。简单的说“大马佛教”指的是在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的佛教。因此,我们可以说,大马佛教其中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同宗派之间的互相了解、尊重和彼此无间的合作。这在许多佛教国家是无法看见的。
另一方面,除了不分宗派之外,马佛青也是个使用双语的佛教组织。相对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使用华文、马来西亚弘法会(BMSM)的使用英文,马佛青更能代表大马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特色,同时更能提供平台让国内不同源流、不同语言的佛教团体交流和融会。
这种开放、多元的精神已经根植在我们的佛教文化里头,因此大马的佛教徒一般上不会将自己认定为是什么佛教组织的人。甚至于,还有好多同时是好几个佛教组织的会员,甚至有些人同时几个不同佛教会的理事。因为这样,佛教资源,尤其是人才的共用,在马来西亚随处可见。这其实也加速推动大马佛教的发展。
也因了这种开放、多元的精神,让马来西亚没有走向山头林立的道路。在九十年代当许多源自台湾的佛教组织开始在马来西亚成立时,当时的马佛青总会长便曾呼吁应避免把台湾佛教组织山头主义的现况引进马来西亚。再加上大马佛教徒的开放和多元精神,让任何自我本位太强、独尊而排他的佛教团体,在马来西亚必定面对很大的阻力。我们甚至看到,一些原本自我本位很强的国外佛教组织,到了马来西亚后,也必须做出调整,和国内的其他佛教组织配合和合作。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三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四
该论坛由古晋佛教居士林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主办。
前言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是马来西亚少数影响力遍及全国的佛教领导机构。马佛青自一九七○年在社团法令下成立以来,积极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青年学佛和进行培训工作,为马来西亚佛教奠下深厚的基础。马佛青总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大马佛教为己任。这三十五年来举办过的活动不计其数,其类别也形形色色。在建国五十年的今天,审视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并探讨马佛青对建设大马佛教的展望此正其时。
马佛青总会对大马佛教发展的贡献
虽然名为佛教青年总会,但是自创立以来,马佛青的工作范畴就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而是把视野放在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马佛青多年来所推动的活动,除了推动者必须是青年外,即是说全国理事、各州理事及常务理事都必须四十岁以下之外,活动内容也向来都是概括性的佛教活动,而并不局限于青年活动。所以马佛青对发展大马佛教的贡献自然也不局限于在佛教青年。如果我们把马佛青对大马佛教的贡献以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重点:
(1) 在全国各地成立佛教会,推动佛教在马来西亚的札根
我们可以说马来西亚佛教有今日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马佛青总会在1970年至1990年代在全国各地积极成立佛教会,让佛法深入到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佛青总会成立了有关佛教会后,也让他们加入佛青总会成为团体会员。佛青总会的大部份会员团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当然也有一部份的团体是在自发成立后,因为认同佛青总会而选择加入。一九九○年之后,我们看到许多发源于外国的佛教组织开始在大马积极开拓,而且今天都有了非凡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得归功于大马佛教的深厚基础。而这基础的奠立,马佛青的付出必须受到肯定。
由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佛教团体加入佛青总会,也因此让这些佛教组织参于了马来西亚佛教的发展。这种参于也让这些地方上的佛教组织,对整体大马佛教的发展有了认同感,也因此产生了立足地方,放眼全国的佛教领导人。许多马佛青会员团体的领导人,即使今天只是一个地方上的佛教会领导人,但他们对大马佛教发展依然非常关注,也表现出很大的忧患意识。
也因为如此,大马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点和其他国家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我们看到大部份的佛教国家的佛教发展都有赖于佛寺和出家人的推动,那么大马佛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佛教会推动,而且在家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在大马佛教的发展上,在家人无法取代出家人的角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组织却取代了寺廟的角色。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小镇都不难发现,当地推动佛教发展、弘法授教的工作主要都用佛教会在做。而寺廟很多时候只成为人们膜拜的场所。
另一方面,佛教组织也比寺廟更有渗透力。尤其在大马政府对于寺廟的建立有诸多限制的情况之下,佛教组织却能在店屋、商场、住家,甚至“居无定所”的操作。而且以佛教会的形式出现,也让这些佛教组织摆脫了一些传统的束缚,包括无须在家人当住持,这其实也因此解决了我国缺乏在家人的问题。
(2) 树立了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大马佛教
佛青总会从成立开始便是个不分宗派的组织。马佛青在全国各地二百六十多个不同传承的佛教团体,实现了南北藏佛教的交融和合作,也实现了三大佛教传承,通过青年组织团结合作的理想。因为马佛青的不囿于一宗一派,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大马佛教。
这里也许需要说明一下何谓大马佛教。“大马佛教”并不代表一个思想体系,它并不是相对于南传或北传佛教的一个体系。“大马佛教”纯是表示某个地理位置上的佛教状况。这里的“佛教”指的是作为一个宗教的佛教,而不是指教义上的佛教。简单的说“大马佛教”指的是在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的佛教。因此,我们可以说,大马佛教其中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同宗派之间的互相了解、尊重和彼此无间的合作。这在许多佛教国家是无法看见的。
另一方面,除了不分宗派之外,马佛青也是个使用双语的佛教组织。相对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使用华文、马来西亚弘法会(BMSM)的使用英文,马佛青更能代表大马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特色,同时更能提供平台让国内不同源流、不同语言的佛教团体交流和融会。
这种开放、多元的精神已经根植在我们的佛教文化里头,因此大马的佛教徒一般上不会将自己认定为是什么佛教组织的人。甚至于,还有好多同时是好几个佛教组织的会员,甚至有些人同时几个不同佛教会的理事。因为这样,佛教资源,尤其是人才的共用,在马来西亚随处可见。这其实也加速推动大马佛教的发展。
也因了这种开放、多元的精神,让马来西亚没有走向山头林立的道路。在九十年代当许多源自台湾的佛教组织开始在马来西亚成立时,当时的马佛青总会长便曾呼吁应避免把台湾佛教组织山头主义的现况引进马来西亚。再加上大马佛教徒的开放和多元精神,让任何自我本位太强、独尊而排他的佛教团体,在马来西亚必定面对很大的阻力。我们甚至看到,一些原本自我本位很强的国外佛教组织,到了马来西亚后,也必须做出调整,和国内的其他佛教组织配合和合作。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二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三
马佛青总会对建设大马佛教的贡献和展望 - 四之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