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教发展需要僧信四众同心协力

【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2007年全国供佛斋僧大会致辞】

释迦牟尼佛于2500多年前觉悟真理後,便行走于印度恒河两域弘法利生。为了使他的教法能传播得更广及流传得更久,佛陀成立了僧团,也接纳了庞大的在家信徒。

佛陀依法制律,组织僧团,对内能够使有志修行者有共住同修,达到相互增上的作用;对外则能够做到弘化佛法,利益众生,使佛法流传的效果。出家修行者,组成沙门团专心修行,日常生活就必须依靠社会其他阶层人士的护持。因此出家众与在家居士之间的关系就建立起来。出家众的责任是以佛法教义教导信徒,在家居士则护持法师,各有其责任,互相配合。

佛陀入灭以後,住持正法的责任就落到僧团了。但僧团要能存在而住持正法,却依然必须依靠各阶层的在家信徒去护持。从寺院的建设与维持,从日常生活到修行生活,信徒都有责任去护持,使僧团能安住,发挥弘法利生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今天这个高度挑战的社会,佛教要存在并发挥对社会安宁的功能,在家信徒也应该和出家僧团一起挑起这个重担。在家佛教组织的强大,将能形成僧团有力量的外围,对佛教的维护,将更具有力量。佛教在面对危机时,有力量的外护将更能保护僧团的存续,同时更能维护国内佛教社群的权益。

提起权益,我们必须关注国内回教化的趨势。最近我国副首相再次声明我国是个回教国,我们对于这样的声明深感遗憾。马佛青本着一贯的立场,希望政府遵守独立时的社会契约,即马来西亚是一个世俗国。对于政府禁止人民谈论此项课题的行动,我们也完全不苟同。我们认为人们有权评论政府领袖的任何谈话。此外,我们认为虽然回教是我国的官方宗教,但各宗教徒可以自由奉行各自的宗教信仰。因此对于国内不断发生侵蚀非回教徒权益的事件,作为佛教徒的我们也必须高度关注,并表达我们的反对声音。

马佛青向来都常为马来西亚佛教社群表达立场,也将继续如此。然而唯有得到广大佛教社群强力的支持,我们的言论才有力量,也才能受到当局的重视。因此,我们以为大家在护持僧团的同时,也必须支持佛教组织的发展。今年恰巧正是马佛青总会举行三年一度的护法行。马佛青多年来所进行的建设佛教和维护佛教的工作,需要教内乃至社会大众的认同和支持,尤其是财务上的支援。

护法行另一个更重大的宗旨即是希望激发马来西亚佛弟子们爱教护法的情操,以及塑造佛教徒之间彼此一家的和谐。相信“供佛斋僧大会”也同样能激发佛子们的爱教护法情操。有了爱教护法的情操和彼此一家的和谐之後,我们将更能发挥“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精神。尤其在目前我们看到许多人由于无法走出自己内心的迷宫而干下令人痛心疾首的家庭悲剧。希望我们能共同履行佛教对社会的当代关怀,让佛法满人间、甘露洒红尘。

然而有力量的在家组织,在护持佛教的工作上,尽管有很大的责任,但却不能取代僧团在佛教中的位置。马佛青总会和佛教发展基金会每一年所举办的“供佛斋僧大会”就是奉行佛陀遗教,护持出家僧众,让清净和合的出家僧团延续佛陀的法身慧命。

综合以上所述,明显的佛教的发展需要出家及在家四众的同心协力。马佛青总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佛教青年的领导机构,向来不分僧俗的秉持佛陀大悲、大智、大雄力的精神,致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塑造一个充满智慧、慈悲与感恩的社会。最後,谨希望马佛青总会能贡献我们的微小力量,以联合僧俗四众的巨大力量,共同建设大马佛教。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我所知道的一行禅师

本文应《慈悲》之邀而作。发表于第73期《慈悲》杂志。 一行禅师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佛教高僧之一。尤其在西方社会,他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达赖喇嘛。一行禅师更是我所非常崇敬的法师。出于对大师的崇敬,我对师父不敢刻意的亲近。所以这次一行禅师到来马来西亚,我也没和禅师有个人的互动。所以我所知道的一行禅师,都是从他的著作、他的开示中而知的,当然也包括了参加他的静修营而得到的领会。 我拜读过几本禅师的著作,在他来马来西亚弘法之前,也曾在曼谷聆听过一场他的开示,受益良多。同时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及文章里引用他的话。我对一行禅师的崇敬不仅限于禅师在佛法上的修持,还在于他提倡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 或译成「人间佛教」)。他在接受美国佛教杂志Shambhala Sun的访问时,针对入世佛教这么说道:「入世佛教就是佛教。当炮弹开始投向人民时,你不能总是留在禅堂。禅修是对现象的认知,不只是发生在你身识里头的,还包括发生在你周遭的一切。」

僧俗互动的原则 ——在家信众的参考

【本文为2010年10月17日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主办之《僧俗清净行》研讨会之讲义】 提要 什么是正确的僧俗互动?僧俗互动中,我们要遵守哪些原则呢?本文尝试提出在僧俗互动中,在家弟子所应该把握的原则作为各位的参考。 僧俗互动其中一个很好的指南,应该就是佛陀在善生经中所说的在家信徒和宗教师的伦理观。综合善生经的内容,在僧俗互动中,在家众对出家众必须做到两大原则,即「恭敬」和「护持」。然而过犹不及,因此在家众得要恪守「合理的供养」的原则。 但是僧俗都不完美,都有瑕疵。在瑕疵面前,作为在家人,在和出家众的互动中,我们还应该恪守一个借用《卡拉玛经》的大原则:「增长僧俗修行的互动可为,反之则不可为。」在遵照以上大原则行事有困难之际,我们需要以下的辅助原则来协助我们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互动:(一)僧俗既有别又平等、(二)尊重法师、保护自己及(三)出家不等同于超凡入圣。 我们不能回避在家人如何处理出家人有过错的问题。「默摈置之」的处理方式应该仅限于在佛教的轻戒律或个人修行问题上犯错的比丘而言。对于一些牵涉到大众利益,牵涉到国家律法的事,在家众还得协助受害者走出黑暗和痛苦,甚至于协助受害者寻求正义。 在佛教组织里头,组织伦理必须超越僧俗伦理。出家人在组织里头有时候需要纯粹以一个组织的成员的身份来互动。譬如出家众也得依从一人一票的组织伦理。但是僧俗互动的「恭敬」原则,在家人还是得时时铭记于心的。

马佛青出版佛学课本教师指南

马佛青佛学课本教师指南献词 我谨恭贺及感恩马佛青教育委员会及佛学课本编委们的努力,完成小学一年级佛学课本教师指南。 佛教教育是马佛青的其中一项服务领域。佛教教育在马来西亚是由民间,即佛教界本身推动的非正规教育。在众多佛教团体多年来的努力下,确实累积了一些成果。然而却仍然缺乏一套从学前到大专的完整和有系统的佛教教育课程。因此在教育领域,马佛青着重于编写从学前到大专的佛学课程纲要、课本以及教师指南。 尽管以非营利团体用非营利模式在进行如此艰巨的工作,但是作业方式却是专业化的,同时坚持其最终产品必须符合专业水准。也因为如此,再加上人力和财力的局限,课本及教师指南编写工作的进度不符理想。然而尽管慢,我们的步伐却是不断向前。这本小学一年级佛学课本教师指南的出版见证了我们的不懈努力。 我们希望由马佛青所编写的统一课程能获得国内开办佛学班的佛教会所采用。我们也希望大家在使用马佛青的课本后,也能不吝指教,让我们能不断提升。 除了课程的编写,马佛青在教育领域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为提供佛学班师资培训,及进行培训人员的训练工作,因为我们坚信佛教教育的成功有赖于有素质的师资。教师指南的编写也是这方面的其中一项工作。 我们期待有更多对佛教教育有心得及兴趣的大德们能奉献彼等的力量,和马佛青共同努力,让往后的编写进度能趕上的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的指标。且让马佛青与您,共同建设大马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 总会长廖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