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Bersih 3.0:佛教徒的参与

南洋商报登彼岸2012年5月24日:428的的余波在坊间似乎方兴未艾,而“佛教组织应涉及政治吗?”的课题,也在佛教界依旧被热烈讨论着,于是特策划本期的“续篇”,内有马佛青前总会长廖国民居士日前的讲座节录,以及走访菩提工作坊黄俊达居士谈参与428的因缘…… 428当天,吉隆坡万人空巷。有一批是至今仍有人在争论不知道该不该来的人也来了,他们就是佛教的出家人。当天共有四个出家人和我们一起走上了街头,参与了静坐抗议。我们当时是真的在静坐,我说的是佛教的静坐。在吉隆坡平时车水马龙的街头静坐,这是非常难得的机缘。对我来说,428和709最大的不同在于佛教徒也参与了。而且是以佛教徒的身分来参与的。 对重要公共议题不再缺席 就在净选盟宣布要办Bersih 3.0的同时,我和几个朋友开始在谈是不是应该汇聚我国关心时事的佛教徒组成一个“马来西亚入世佛教徒网络”。对于佛教徒上街,外人可能觉得那不是大不了的事,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是马来西亚佛教界的一大步。于是佛教徒这次对重要的公共议题不再缺席。 有一些佛教徒是全然的不认同Bersih 3.0,不管那是因为他们的政治立场,还是他们的宗教体验,我都尊重他们的立场。当然也有一些佛教徒虽然不认同Bersih 3.0,但是他们对于佛教徒和出家众上街支持Bersih 3.0,却是包容的,对于他们,我是赞叹的。 有一些佛教徒认同Bersih 3.0,也走上街头支持,但反对我们打出佛教的旗帜来参与,更反对出家人参与。我发现持有这类想法的人,有一部分是出于对佛教的爱护,他们担佛教的发展在我国或会更艰难,所以他们的心理追根究底其实是恐惧。在这方面,同样是佛教徒的昂山素姬成了我们最好的示范。她说的“造成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更成了我们许多人的座右铭。 有一些佛教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就以一个公民的身分上街呢?为什么一定要标榜我们的佛教徒身分呢?其实我们知道428当天,就有佛教会的佛教徒是成群出发的,但是他们不愿以佛教徒的身分上街。 对于这样的疑问,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是一个佛教徒,任何时候都是。所以我不能在做某些事情时是佛教徒,做另一些事情时不是佛教徒。所以我不能在寺庙里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职场上放下我的佛教徒身分,当个奸诈、唯利是图的小人,然后美其言说,我当时不是以佛教徒的身分做这些事。 改变大家的负面印象 我
Recent posts

佛教团体和公共议题

本文为《慈悲》杂志邀稿,发表于第78期杂志。 几个月前,国内几个全国佛教团体办了一场英文论坛,出席者只限该些团体的代表。我有幸出席了这场精彩的论坛。参加者在问答或自由发言时段踊跃提问和发言的情况,是佛教活动中非常少见的。虽然该论坛的主题与“佛教和政治”或“佛教和社会运动”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在问答或自由发言时段中,该论坛却几乎变成了探讨佛教应否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的讨论会。 出席者对于佛教徒个人应该关心和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没有异议,于是讨论的重点便转移到佛教组织应否关心和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有与会者提出了一些在佛教界算是尖锐的问题,如:佛教团体应否就其政治立场表态?我并不反对佛教组织表态支持任何政党,但是那必须是因为对该政党的政纲的认同,而不是基于利益的考量。然而佛教组织的成员不可能一面倒的支持某个政党,佛教组织要表态支持任何一个政党恐怕都会先引起内部的争执。 因此,我不认为佛教组织必须就其表态支持哪个政党,甚至也未必需要就其政治立场表态。但是,我却认为佛教组织不该回避包括政治在内的公共议题。特别是一些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公共议题。就正如在该论坛中就有人不满国内主要佛教组织在709净选盟大集会时保持沉默。但是马来西亚佛教徒以华人佛教徒占绝大多数,所以马来西亚佛教组织的“性格”也传承了中国佛教的传统,那就是对于政治,佛教组织要不是依附政权就是对政治冷漠或刻意回避政治。 但是在同样是以华人佛教徒为主的台湾佛教,我们却看到佛教组织在公共议题上乃至于在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我想这和台湾的民主进展比我国成熟很多有密切的关系。我相信要佛教组织针对政治议题,特别是对现任政权不利的政治议题发言,我们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我相信也希望我们至少可以先在社会议题上开始。我们必须承认,在保守的佛教界,即使社会议题,特别是和现任政权对着干的社会议题都是敏感的。 无论如何,随着公民社会运动在马来西亚渐渐开始成形,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从去年的709净选盟集会,到最近的226绿色集会,社会运动开始在我国渐渐成为全民运动。709净选盟集会由于政治味道比较浓烈,许多人就算关注也不敢太多表态。而比较不那么政治化的“绿色集会”,则明显的获得了更多人的响应。我们看到很多佛教徒不但在面子书上积极响应和表态,也参加了226大集会。同时,我国的佛教组织在这次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中,也没

施與受的道德天平

本文為《普門》雜誌邀稿,發表於二〇一一年九月號。 最近國內一些富豪,計劃以博彩盈利來資助華文教育。除了政府教育政策的爭論,這課題 也引起了道德上的爭議。其實類似的「道德矛盾議題」在佛教界一直都在討論着。我大學 學佛時,同學們就愛爭論:「如果你殺一人可以救更多人,那麼殺這個人究竟是造惡業還 是造善業。」如果我們做一件壞事,卻可以有好的結果,那麼這事究竟算是好事,還是壞 事?從以上「賭博資助教育」案例,佛教界也不免會「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有人用不清 淨的財物布施,其行為是否有功德?佛教道場又是否應該接受? 布施是趣向佛道的重要修行。不管是南傳的十波羅蜜或北傳的六波羅蜜,布施都位居第 一。波羅蜜者,即登彼岸,也即是說要成道,非行布施不可。經典中也記載了很多佛陀對 布施的開示。在《大智度論》就提及布施有二種:有淨,有不淨。「不淨施」有:「或有 為求財故施,或愧人故施,或為嫌責故施,或畏懼故施,或欲取他意故施,或畏死故施, 或狂人令喜故施,或自以富貴故應施,或諍勝故施,或妒瞋故施,或憍慢自高故施,或為 名譽故施,或為咒願故施,或解除衰求吉故施,或為聚眾故施,或輕賤不敬施。」明顯 的,以上「不淨施」中並不包含以不淨之財物來行布施。 中部尼柯耶第一四二《施分別經》中佛陀如是指出: 「阿難!於此有四種之施清淨。何者為四? 阿難!施之由施者為清淨而非由受者。 阿難!施之由受者為清淨而非由施者。 阿難!施之非由施者為清淨亦不由受者。 阿難!施之由施者清淨而亦由受者。」 然後,佛陀對此四種施清淨進一步做出解釋。對第二項,佛陀開示道: 「阿難!如何施之由受者為清淨而非由施者?阿難!茲有施者是惡戒惡法而有諸受者,是其戒善法。阿難!如是者,施是由 受者為清淨而非由施者。」來自緬甸的Saya U Chit Tin大師如此解釋:「即使施者是不道德 的、並不從正道獲取所布施的財物、並不正信因果、並沒有正確的心態,但是如果受者是 有德行的,那麼有關布施則因受者而清淨,有很大的功德。」 從以上的經文理解,對不淨財布施,佛陀的開示可能和我們一般的想法相反。從經文中,我們看到佛教其實認同,即使用非淨財布施,如果布施給清淨的受者,其也一樣有功德。但是據Saya U Chit Tin大師的解釋,以不淨的財物布施,雖然也算是善行,但是其功德還是不如以清淨的財物布施。「其結果之不同就

讓佛法結合文字的魅力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佛教文摘》復刊三十週年紀念 禪心遊藝海佛教與文藝交流營 獻詞 佛教在馬來西亞不屬於主流宗教,一切的發展都得自求多福。但是馬來西亞佛教這麽多年來,憑着自身的努力,在許多方面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這包括了在文字弘法這一領域。 今天我們看到來自國內許多佛教刊物的代表滙聚一堂,進行佛教與文藝的交流,正像徵着我們在這領域的耕耘有了一定的收成。聚集在這裏的文字弘法者,雖然來自不同的刊物,也代表着不同的組織,但是相信大家都有着同樣的理想和使命。那就是希望將佛法的義理蘊含在各種文體之中——如詩、詞、散文、小說等作品,讓佛法結合文字的魅力深入讀者內心,開通了另一條讓更多人得聞佛法的蹊徑。這同時還可能是一條通向人們內心的捷徑。 我們欣慰的看到實際上國內擁有許多的佛教寫作人,出色的也不在少數,同時在各個佛教道場、組織和個人的努力之下,也出版了不少的佛教書藉和刊物。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國內佛教徒的閱讀風氣之低落,卻也應該讓我們更是特别感慨。所以趁着這麼多國內優秀的文字弘法者難得的相聚,我相信除了討論如何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外,此交流營也有必要探討如何提高國內佛教徒的閱讀風氣,以及讓更多人閱讀我們的書藉和刊物。要不然,我們出版再多再好的佛教書藉和刊物也最終落得自得其樂而己。 最後我衷心希望《禪心遊藝海佛教與文藝交流營》圓满舉行,參加者之間的法情得以提昇,作為今後的携手合作的基點,但願大家能共同的以文字建設大馬佛教。 馬佛青卸任總會長廖國民 【這是我以卸任馬佛青總會長身份寫的獻詞。應該是唯一的一篇。】

寂晃长老和佛教协调委员会

本文发表于《慈悲》杂志第75期 虽然佛陀教导我们生命无常,但是寂晃长老圆寂的消息传来,还是觉得惋惜。我发现有关长老的许多报导,似乎很少提及长老也曾经是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的主席。马佛青总会长王书优在其文告中说到「长老在担任马佛总及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主席期间,积极促进大马各源流传承佛教组织间的和谐互动与发展,深得各传承佛教社群及其他宗教领袖敬重。」以我在协调委员会对长老的认识,我绝对认同书优以上的一段话。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历任主席中,我唯一有幸与之共事过的只有寂晃长老。而让我和长老共事的平台正是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现已更名为马来西亚佛教谘询理事会)。当时,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还是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实际上成立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寂晃长老可以算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基于对马佛总的尊敬,马佛总主席是协调委员会的当然主席。 我记得那时候,寂晃长老每一次都出席主持协调委员会的会议,而且从来不曾迟到。那时我们的会议一般上是在十五碑佛寺进行。后来我才知道长老常常是从芙蓉搭车来吉隆坡开会。反而,我们这些住在吉隆坡还自己开车的居士,却常常迟到,说来真是惭愧。因此,当时非常仰慕长老的认真和谦卑。 时常,长老是会议上唯一的出家师父。但是长老却从来不以他的出家人身份(特别是他当时已是我国少数最德高望重的长老之一)来驾驭我们。他总是很积极的参与讨论,提出看法,同时也很民主的听取我们的意见。他也完全尊重会议讨论后所做出的结论。 那时候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国各佛教组织可以一起讨论教内的各种课题及佛教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尽管协调委员会的运作相对低调。我认为寂晃长老担任马佛总主席的那几年,是我国佛教内部相对融洽和团结的。面对教外,我们也展示了比较有力的回应。 据悉,当时正是由寂晃长老亲自发信邀请国内各主要佛教团体共同筹备成立马来西亚佛教协调委员会。现在回想,而不免为寂晃长老的胸怀和气度折服。无论如何,诸行无常,长老圆寂了,协调委员会也更名了。祈愿佛教谘询理事会继续成为马来西亚佛教和谐互动与发展的平台。更祈愿我们马来西亚的佛弟子都能以寂晃长老为榜眼,都能以整体马来西亚佛教的利益为优先。

马佛青出版佛学课本教师指南

马佛青佛学课本教师指南献词 我谨恭贺及感恩马佛青教育委员会及佛学课本编委们的努力,完成小学一年级佛学课本教师指南。 佛教教育是马佛青的其中一项服务领域。佛教教育在马来西亚是由民间,即佛教界本身推动的非正规教育。在众多佛教团体多年来的努力下,确实累积了一些成果。然而却仍然缺乏一套从学前到大专的完整和有系统的佛教教育课程。因此在教育领域,马佛青着重于编写从学前到大专的佛学课程纲要、课本以及教师指南。 尽管以非营利团体用非营利模式在进行如此艰巨的工作,但是作业方式却是专业化的,同时坚持其最终产品必须符合专业水准。也因为如此,再加上人力和财力的局限,课本及教师指南编写工作的进度不符理想。然而尽管慢,我们的步伐却是不断向前。这本小学一年级佛学课本教师指南的出版见证了我们的不懈努力。 我们希望由马佛青所编写的统一课程能获得国内开办佛学班的佛教会所采用。我们也希望大家在使用马佛青的课本后,也能不吝指教,让我们能不断提升。 除了课程的编写,马佛青在教育领域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为提供佛学班师资培训,及进行培训人员的训练工作,因为我们坚信佛教教育的成功有赖于有素质的师资。教师指南的编写也是这方面的其中一项工作。 我们期待有更多对佛教教育有心得及兴趣的大德们能奉献彼等的力量,和马佛青共同努力,让往后的编写进度能趕上的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的指标。且让马佛青与您,共同建设大马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 总会长廖国民

黑心食品乃人性之黑

【本文為《普門》雜誌邀稿。發表於《普門》第138期(07/2011)】 2008年中國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此毒奶粉可致食用的嬰兒腎結石。據報害病嬰兒達數十萬之眾。消息傳開,舉世嘩然。從此,中國各地便不斷傳出各類黑心食品。順手拈來的例子便有地溝油、染色饅頭、假雞蛋等等。無良商家為謀利而喪失天良如斯,讓人心寒之餘,卻似乎也不讓人太過意外。因為中國大陸黑心產品無處不在、中國人唯利是圖,似乎早就是很多人的共識。然而當最近從台灣也傳來塑化劑事件,卻叫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課題。 塑化劑事件是台灣部分原料供應商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以撙節成本。事件曝光後,發現影響範圍除了最初被揭發的飲料商品之外,亦擴及糕點、麵包和藥品等。據報這是台灣三十年来最嚴重的食品掺毒事件。據知以塑化劑取代棕櫚油製成的起雲劑,保存期限比棕櫚油配方的起雲劑長六、七個月,價格更是後者的五分之一。因此業者以塑化劑取代棕櫚油明顯的是貪心作祟。 有一種說法認為社會越富裕,人民的公共道德越強,因為人們不必再為填飽肚子鋌而走險。台灣雖然整體國力輸於大陸,但是人民整體上比較富裕,所以我們向來以為,台灣相比之下比較先進,人民素養也較高,一般上有較高的道德規範。然而塑化劑事件卻讓我們看到人性之黑卻和社會的先進、人民的富裕無關。雖然不幸,這卻再此印證了佛陀所說的人性的貪、嗔、癡三毒其實匿藏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台灣有者認為,塑化劑事件凸顯台灣長期偏重經濟發展和追求利潤,卻忽視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荒謬後果。竊以為,這話一語中的,切中了要害。一個社會如果長期偏重經濟發展和追求利潤,卻忽視道德意識的培養,久而久之,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也會開始物化,終於,該社會的整體價值觀便變得唯利是圖。這樣的社會環境,又反過來不斷的助長我們的貪、嗔、癡。 另一邊廂,我們的教育向我們的學子灌輸越來越多所謂經濟發展的知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有着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妙的各種謀取利潤的知識。如果他們也同時有越來越高的智慧、越來越強的道德觀念,那麼這些知識無疑的必能為我們的社會帶來極大的利益。但是如果掌握這些知識者不但沒有智慧,反而內心為貪嗔癡三毒所擄,那麼他們不但不能利益社會,反而變成了可怕的禍害。 黑心食品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存在是緣起的。只要有極少數的人失去良知,為貪欲所驅,就會禍害整個社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