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11

第十八届马佛青代表大会新任总会长致辞

【本文为我在马佛青第十八届代表大会当选总会长後的演讲稿】 首先,我感激代表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为马佛青继续奉献。我也要在此恭贺所有当选的全国理事,以及由各州所委任的全国理事。我希望我能够和你们一起,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共同协助马佛青达到它的目标及方向。另一方面,也有些代表们竞选失败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志于为马佛青及大马佛教服务所以才出来竞选的。希望落选的你们,不要放弃你们的发心,继续留在马佛青总会,我相信,总有一个岗位是能让你发挥所长的。 我也想趁此机会感谢第十八届全国理事在过去两年的付出,尤其对于那些今年荣休的全国理事,谢谢他们过去多年无私的付出。同时我也期望他们能向我们之前的前辈们看齐,继续在各个多面给予马佛青新一代理事们协助及指导。 昨晚上,我们有一个团圆宴,非常难得的马佛青的元老们和目前的理事们能共聚一堂,互相交流和分享在马佛青的喜怒哀乐。马佛青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理事们退下后,都会继续关心和照顾马佛青的发展,却又不会干涉总会的运作。所以我一直都觉得马佛青的前辈们都是很有智慧的。回顾马佛青的发展,我更不得不赞叹他们。 马佛青总会,顾名思义是一个佛教青年的组织;但是从1970年创立以来,马佛青所从事的佛教工作却从来不局限在佛教青年的范畴。开拓期的马佛青总会在全国各地积极协助佛教团体的成立时,便是协助他们成立佛教会,而不是佛教青年会。马佛青多年来所推动的活动,除了推动者必须是青年外,即是说全国理事、各州理事及常务理事都必须四十岁以下以外,活动内容也向来都是概括性的佛教活动,而并不强调青年特质。我认为马佛青的前辈们是本着佛教青年乃佛教先锋的理念,以佛教青年的热情及魄力推动佛教的发展。 自1980年代,马佛青的前辈们便开始推行六年计划。尽管审察过往的六年计划发现许多计划由于种种因素无法依计推行,但是却也可以发现马佛青的发展是有着明确的方向,而不是权宜性的为办活动而办活动。同时也显示我们前辈们对马佛青的发展方向是极度认真的。 以前辈们为榜样,马佛青目前的领导人,也在2004年的第十七届代表大会通过马佛青第五个六年计划,并拟定“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领导者”为马佛青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同时定下了三个成功因素作为马佛青的发展指标,那就是: 一. 成为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参考依据 二. 前瞻性及杰出的服务 三. 组织的卓越 作为一个全国性佛教青年组

馬佛青不苟同我國已經是“回教國”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絕不苟同國陣政府有關我國已經是個“回教國”的論點。我們認為目前的議題不是怎麼樣的一個回教國才能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社會中成功實踐,也不是國陣之回教國和回教黨之回教國有何差異。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國僅是一個以回教為官方宗教的穆斯林國家,任何把我國詮釋為回教國的言論,都是違反我國立國以來一致認同的社會契約。馬佛青總會維護目前為君主立憲的我國政治體制。 我們認為國陣政府的宣佈,將帶來深遠及對非回教徒不利的發展。盡管國陣政府表示將不修改憲法及一切保持現狀,但是我們擔憂的是,將有許多偏激的回教徒官員,將趁機實施更多回教化及侵蝕非回教徒權益的政策。更令人憂慮的是,當這樣的論點被反覆宣傳而被錯認為事實後,難保國會今後定法不會以回教法為依據。 回教國的論爭絕不是文字上的遊戲,更不應是一種政治手段,卻和整個國家體系及每個國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此馬佛青總會長希望全體國民認真看待此一課題,堅決反對將政治和宗教混為一談。 2001年10月

我所知道的一行禅师

本文应《慈悲》之邀而作。发表于第73期《慈悲》杂志。 一行禅师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佛教高僧之一。尤其在西方社会,他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达赖喇嘛。一行禅师更是我所非常崇敬的法师。出于对大师的崇敬,我对师父不敢刻意的亲近。所以这次一行禅师到来马来西亚,我也没和禅师有个人的互动。所以我所知道的一行禅师,都是从他的著作、他的开示中而知的,当然也包括了参加他的静修营而得到的领会。 我拜读过几本禅师的著作,在他来马来西亚弘法之前,也曾在曼谷聆听过一场他的开示,受益良多。同时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及文章里引用他的话。我对一行禅师的崇敬不仅限于禅师在佛法上的修持,还在于他提倡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 或译成「人间佛教」)。他在接受美国佛教杂志Shambhala Sun的访问时,针对入世佛教这么说道:「入世佛教就是佛教。当炮弹开始投向人民时,你不能总是留在禅堂。禅修是对现象的认知,不只是发生在你身识里头的,还包括发生在你周遭的一切。」

佛化家庭

【本文作者应该是当年的文化委员会主席王春伟和和副主席洪崇德。当时我是总秘书,负责审阅。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献,所以把它放上来。】 前言 “印度本为佛教之发源地,自佛世经阿育王至戒日王时代,佛教在印度曾因崇奉信仰而放灿烂的光彩,使婆罗门教的气焰一落千丈。到了今日,婆罗门教复兴,回教,耶教盛行,甚至耆那教亦有二三百万众,佛教反而衰落而至於灭迹。这是什么缘故呢?” [1] 这是太虚大师在《人生佛教真义》里所提的问题。接着太虚大师又说从这种历史的教训上,知道佛教过去在流传上的失败,故今后在家学佛的信众,应当把家庭整个佛教化。凡是我家庭之子孙,皆须灌输以佛教知识,使之信崇,子子孙孙递相传承,与佛教发生亲密的关系,把佛教在家庭打下一个深固的基础,则佛教将来就可永远传下去。太虚大师在推动《人生佛教》的当儿,就提出“家庭”在发展我佛教的重要因素。然而,到了今天,佛教依然是以个人为导向,尤其是汉语系的佛教徒。未来我们路在何方? 大马佛教发展又如何呢?从已得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华裔人口都在比率上下降;一九七零年的人口统计中,广义佛教徒占华人人口的78.9%,一九九零年的人口统计,广义佛教徒只占72.2% [2] 。我们要认清的是,华裔佛教徒占大马佛教徒的绝大多数,华人人口的出生率下降,也间接影响佛教徒总人口。因为就广泛意义来说,华人在宗教栏上往往填上“佛教徒”。马华部长黄家定曾多次提出这一事实,,并提出其提升人口素质的看法。从数字看,马来西亚佛教徒数目,只是一种人口统计学上的表现,看似没多大意义,可是从经济发展学、政治经济学来看,数字往往对国家发展,社区的建设,公共设施,宗教保留地等策划根据,并影响一些政策的制定。所以,佛教徒量的稳定,将能保证佛教徒在国家发展中,不被忽略。除了社会人口发展因素外,我们尚需着手提升佛教徒的素质,以佛教教育的态度,来建构佛教徒正确的宗教观,能明辨正信,进而及能对现代公民社会做出贡献。 再说,目前大马社会问题一篓篓。政治社会经济的变迁,使我们社会面对种种的挑战。学校、家庭教育的脱轨,形成学校暴力化,家庭伦理淡薄,社会功能商业化,功利主义抬头,青少年的迷失,编织着种种我们无法以权威和过往的经验来对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支离破碎,何如建立一个爱心社会?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家-社会互动关系的解说。唯有重新建立家的温暖,建立家的和谐,

宗教事件反映各宗教信徒都缺乏信心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2007年新年献词】 又是新年旧岁交替的时刻。2006年对我国各宗教徒而言将是个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发生了多宗和宗教有关的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我国各宗教信徒,无论是占大多数的穆斯林还是占少数的非穆斯林,对于他们的权益都缺乏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各宗教徒之间的不信任和猜疑。 马佛青希望迈入新的一年,各宗教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允许,乃至于鼓励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同时,身为佛教徒,我们也吁请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权能确保作为少数族群的非穆斯林的权益。 在2006年即将结束时,无情的大水灾,让欣喜期待验收和展望新的一年的许许多多人们,在刹那之间陷入痛苦绝望中。这让我们看到了无常。另一方面许许多多投入救援工作的志愿人士,包括佛教团体的善举,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真正发挥了佛教所云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马佛青谨祝愿所有灾黎都能早日脱离一切苦厄。 在2007新的一年里,马佛青将继续秉持前辈们的理念,促进青年遵守佛陀律仪,实践佛陀教理。我们将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并通过不同的委员会,包括国民服务委员会,进行针对社会上各个年龄层青年的接引工作。我们坚信接引青少年学佛即是净化社会,也是佛教组织爱国最好的方式。 我们承诺将秉承佛陀的大悲、大智、大雄力去施展马来西亚佛教青年的热诚,并期望能感召更多佛教青年及佛教团体和马佛青共同建设大马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 总会长廖国民